臺北市中山區濱江國小

尊重、快樂、卓越、負責

發展特色

組織編制彈性化


依據行政院教改會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學校教育法的制定,應重視組織彈性化的原則,學校校務會議得在預算範圍內,自行訂定學校組織章程,並自行在基本組織架構上變更或設置其他單位」。


為發展本校教學及經營特色,推動國際化的教育目標,配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政策,設置「英語學習情境中心」,提供全美語的學習情境;聘用外國籍教師,搭配本國籍教師,提供英語學習情境學習環境,中心隸屬於教務處,以統合全校教學業務。此外,基於輔導與協助教師成長及經驗傳承,將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學輔導等業務,由輔導室擔綱,統整教師支持系統。


課程統整活潑化


課程統整不只停留在分科知識的爭論上,也是一種態度,將知識的疆界和分立,透過教學活動的設計,使知識和生活連結起來。透過資源的流通、支援和整合,使知識不再孤立成為形式化的體系,而在好的學習環境中快樂的學習。此外教師間的團隊合作及協同教學,都是使統整課程落實的重要關鍵。

本校建築以個別班級空間圍聚班群資源教室規劃,班群可整合各班不同的學習資源及設備,規劃不同的學習角落,教師可結合學校班群彈性空間的應用,整合相關課程,透過彈性而活潑的課程設計,採用團隊合作或協同教學,實施大班群、班級、小組討論及個別學習的方式教學,學生則可以根據個人學習興趣、進度、能力、場所等不同情形選擇,進行大班、分組及個別研究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學校課程本位化

為發展本校特色,透過彈性課程之應用,設計學校本位課程,將彈性課程規劃為「樂群時間」與「敬業時間」兩種,前者屬於團體的主題統整活動,一、二年級每週2節課,三到六年級隔週實施2節課;後者屬於學生個別的自由探究活動,三到六年級隔週實施2節,分述如下:

(一)「樂群」時間

為培養學生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務、負責守法等民主素養,依據低、中、高不同年級規劃,隔週上2節課,透過全校性活動、學年活動、班群及班級等群體活動方式實施授課,培養學生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及增進團隊合作的學習空間。

本校每學年8班,4班為一班群,開學前,由學年或班群教師依據全校性活動行事,共同討論課程大綱,提送課程發展委員會議,協調六個學年間的相互整合,避免學年間課程內容的重複;開學後由師生共同討論,逐步發展活動單元的內容與教學方法。

(二)「敬業」時間

為落實精緻化教育理念,符合學生個人身心自我成長發展的自主學習時間。於中、高年級開設以學生感興趣之選修課程,每隔兩週實施授課2節,透過說明、宣導、溝通由學生提出自我學習課程,經與老師共同討論,確認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評量標準並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我選擇,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學習環境人文化

考量兒童身心成長及發展為規劃基礎,以人為本位的的追求,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依不同年齡教學活動及遊戲空間需求規劃成立幼教大樓,將幼稚園及低年級設置於同一生活及學習圈,將中、高年級規劃於另一學習圈,兩區透過行政教學資源區連結,區隔不同心智成長的學習區域,減少學習衝突促進校園安全,滿足師生不同的教學、學習、研究與休閒的需求。

教學資源中心科技化

以獨立的學習,專業成長為基礎,考量行政服務教學,因應「學生為主、教學至上」之需求,設置教學資源中心,整合多媒體製作中心、網路中心、有聲圖書區、圖書館、自修區,提供教學、課程諮詢、教材資料庫、多媒體教材設計與製作等服務師生教學活動。

全校設置有線資訊連結點及無限上網資訊網路設備,全校區均可透過無死角的通訊網路系統,提供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資料搜尋、教材及學習檔案傳送的整合性功能,並提供行政業務電腦化之服務系統,創造整體e化的學習空間,增進行政效率、培育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班群空間彈性化

在本校開放的班群學習型態下,教師透過適當的指導與支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意願,促進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對需長期觀察或實驗的學習活動班群空間亦提供可操作的環境,培養學生持續的學習態度。

在人際互動方面,學生可以和別班同學一起坐下來共同學習,老師和別班的學生也有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角色認同的學習對象,讓班級和班級之間不再是對立的關係,而有互助合作的機會。

在班群空間內設置教師研究室,教師在課餘時間有機會共同討論課程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情形,透過開放空間看到別班的教學情形,促進自我專業成長,形成教師的學習成長專業團體。

設置溫水游泳池落實游泳教學,提供身心健全的學習環境

依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加強各級學校游泳教學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教育計畫」,國小畢業學生需能游十五公尺之標準。本校為落實游泳教學與水上安全教育,保障學生戲水安全,設置室內溫水游泳池一座,提供學生游泳技能教學及身心健全的學習環境。

(更新日期:20130729)